【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(9月22日)举行"高质量完成'十四五'规划"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全面展示我国金融业在"十四五"期间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。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、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,披露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介绍,五年来,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。
【截至今年6月末,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,位居世界第一;股票、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;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。我国在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,基本建成多渠道、广覆盖、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,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】
此外,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。有力支持国家重大战略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
【“十四五”时期,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、普惠小微、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%。特别是2024年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,人民银行按照中央部署,出台了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,有效稳定市场预期、提振信心,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。】
就美联储降息,潘功胜回应称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为我主、兼顾内外平衡,往后看,我们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,综合应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。关于“十五五”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,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作进一步沟通。
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则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,十四五以来,我国融资主渠道作用有效发挥,重点领域投放精准有力,民生保障显著增强,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。
【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,5年来年均增长9%,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。全球1000强银行中,143家中资银行上榜,前10位我国占据6席。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,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。5年来,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、债券、股权等多种方式,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。】
5年来,科研技术贷款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.2%、21.7%、10.1%。目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2.3倍,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。5年来,处置不良资产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超40%。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,应对各类挑战的基础更牢、韧性更强、底气更足。
发布会上,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,国务院去年出台新“国九条”,证监会又会同相关方面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,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得到全方位重构,为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打下制度基础。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。近五年,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.5万亿元,直接融资比重稳中有升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升2.8个百分点,达到31.6%。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跑出“加速度”,资本市场含“科”量进一步提升。
【近年来,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都是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企业。目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/4,已明显高于银行、非银金融、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。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“十三五”末的18家提升至当前的24家。同时上市公司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明显增强,这5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、回购派发“红包”合计达到10.6万亿元,比“十三五”增长超过8成,相当于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的2.07倍。与此同时,我们也在积极推进完善资本形成机制和中长期资金入市机制。】
吴清介绍,今年8月,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。截至8月底,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.4万亿元,较“十三五”末增长32%。面对多重超预期风险挑战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统筹部署下,我们协同各宏观管理、金融管理、国资部门和相关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对冲、资金对冲、预期对冲,有效防范市场大幅波动和系统性风险。
【“十四五”期间,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,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.9%,较“十三五”下降2.8个百分点。】
吴清表示:总的看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,这也为“十五五”高质量发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。
另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国外汇领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,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。
【国际收支基本平衡,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。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,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、债券、存贷款超过10万亿元。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,近两年在3.2万亿美元以上。国家外汇局持续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,保障资产安全、流动和保值增值,外汇储备充分发挥了国家经济金融重要“稳定器”和“压舱石”作用。】
以上由第一财经AI数字人播报
举报 相关阅读配资公司行情,股票配资合作,股市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